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8篇
  免费   1956篇
  国内免费   2427篇
测绘学   1987篇
大气科学   391篇
地球物理   617篇
地质学   6161篇
海洋学   1533篇
天文学   298篇
综合类   730篇
自然地理   1004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72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596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298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在编制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基础上,通过对大地构造相研究显示:胶东微地块是经多期增生和碰撞而形成的,其漫长的板块构造演化明显具有阶段性。侏罗纪是该区板块构造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换期,构造演化由原来的南、北分异转变为东、西分异,胶东地区NE向新生构造起了主要作用。胶东地区中生代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及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胶东地区表现为3次造山和3次伸展。晚侏罗世造山早期玲珑片麻状花岗岩组合是区域构造挤压导致地壳增厚引起地壳重熔的产物,代表了大陆弧花岗岩特征;早白垩世造山中期郭家岭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代表了造山期大陆弧花岗岩的特点;造山晚期伟德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表现为大陆弧花岗岩,后造山A型崂山晶洞过碱性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为大陆造陆隆升花岗岩与后造山花岗岩,代表燕山构造的结束。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相互作用,金矿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起因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2.
广西珊瑚钨锡矿田的原生分带及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深部、边部生产勘探及开采工作,对珊瑚钨锡矿田的原生分带及矿化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珊瑚钨锡矿田产出有钨锡石英脉、钨锑萤石石英脉和含钨石英角砾脉3种矿化类型,这3类矿化在水平上以长营岭隐伏花岗岩为中心,从东向西形成了单侧分带;钨锡石英脉矿床在垂向上呈"五层楼"形态分带模式;原生矿物组合分带呈亲氧和挥发性元素在上,亲硫元素在下的"逆向"分带,即上部富锡,中部富钨,下部Cu、Zn、Ag增加的规律;矿化富集同围岩的岩性、矿脉脉辐、矿脉产状形态等多种因素有关,造成了矿化分布极不均匀。根据矿床的原生分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推测在矿床的深部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铜陵舒家店辉石闪长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舒家店辉石闪长岩的侵入年龄为140.5±1.4Ma,低于铜陵地区花岗闪长岩年龄。辉石闪长岩是矿床赋矿岩石,据此推测成矿时代也应该同为140.5Ma左右,或稍晚于岩浆岩侵位的时代。舒家店辉石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SiO2含量为50%左右,属于稍偏基性的岩类,并且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Sr,Th,Pb)的富集,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Zr,Nb,Hf),反映出该侵入岩的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受到了板片俯冲作用改造的富集地幔。舒家店岩体及铜金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位于大陆边缘岩浆弧的内陆一侧环境,它可能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或流体交代地幔楔并使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玄武质岩浆侵位到地壳浅部过程中混染了大量地壳物质而成。  相似文献   
994.
印度/亚洲汇聚-碰撞过程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盆滋生、消减和俯冲、亚洲南缘增生造山以及印度/亚洲碰撞造山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造就了"冈底斯火山岩浆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和大量物质向南东逃逸的"三江侧向挤出地体群",以及相应形成具有重大找矿突破战略前景的"冈底斯成矿带"、"雅鲁藏布江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和"三江成矿带"。本文通过对四大成矿带的大地构造定格讨论了与资源前景相关的科学问题,提出"冈底斯成矿带"中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具有找矿的重大潜力、重视藏东—滇西地区的俯冲-碰撞型岩浆成矿专属性研究;提出扩大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集区的开发规模,以及在西部阿里地区的大型超基性岩体中寻找新的铬铁矿远景地的思路;在三江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合型矿床中,集中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成矿类型,关注与斜向碰撞有关的走滑剪切带对成矿作用的制约机制;需进一步确定特提斯喜马拉雅矿化带与藏南拆离系关系和重视始—中新世高Sr/Y花岗(斑)岩的成矿专属性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5.
白碱沟和帐篷沟剖面位于东准噶尔西缘,出露有大量古生代火山岩,是研究东准噶尔古生代火山岩及构造演化的有利区域.本文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法和Hf同位素系统对该区中的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流纹岩、角斑岩以及少量的凝灰岩和正长斑岩进行了地质年代学研究,认为它们形成于早泥盆世至晚石炭世之间(400~307...  相似文献   
996.
郑本兴 《冰川冻土》2012,34(2):498-504
正黄河壶口早有名[1],瀑布两侧多岩窝,术语翻译为壶穴,英人称之泼特壑"Pothole".中国古人称为小石潭,详细记述者为柳宗元;潭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河流"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房屋普查数据的房屋增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县级以上城镇房屋普查数据、辽宁农村民居房屋普查数据、统计年鉴及抽样调查等房屋数据为基础,对房屋普查数据统计单元进行重新划分及统计计算,实现了房屋普查数据与应急基础数据库房屋数据单元的统一。通过对统计单元各种房屋结构增长率的计算,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给出了辽宁省1134个乡镇级统计单元的房屋增长率分类情况。  相似文献   
998.
笔者等对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克其克孜苏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克其克孜苏花岗岩中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42.3±4.4 Ma(MSWD=2.7),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是区域上新解体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花岗岩SiO2含量...  相似文献   
999.
鲽形目鱼类经济价值较高,进化史悠久复杂,形态构造呈特殊的不对称性,分类系统备受关注但至今尚未统一。本文通过创建专项数据库、标准化数据索引和流程化分类学功能模块,将鲽形目分类阶元系统、分类检索表、序列比对搜索、DNA条码检索、分子系统树和分类参考资料等分类学信息研究的各要素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了对传统分类特征与分子序列特征的信息集成、关联、分析和应用,阐明了将数据搜索、挖掘、分析和通用查询等综合应用于分类检索系统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特定阶元的分类系统软件开发模式,开发了鲽形目分类信息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000.
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的参数指标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南海中部(118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82~4 420 m)、东部(106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700~4 508 m)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资料按小于200 m,200~2 000 m,大于2 000 m水深段对水深、平均粒径、黏土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陆架到陆坡再到深海,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呈非常有规律的变化;把大于2 000 m水深区域再细分为大于2 500 m,大于3 000 m,大于3 500 m,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几乎无变化,在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39~3.54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4.91%~55.47%;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25~3.37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54.56%。研究表明2 000 m水深具有划分深海沉积物的指示意义。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5.19%,平均粒径为3.39μm;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平均粒径为3.37μm;在南海中部、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均小于4μm,黏土平均含量均大于50%,表明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平均粒径小于4μm和黏土平均含量大于50%。黏土含量是非生物组分的代表和划分深海沉积物类型的一个独立参数,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组分是另外两个独立参数。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55种元素总含量为47.50%,硅、铝、钛、钠、钾、磷、钙、镁、铁、锰十种主元素含量为47.03%,其他45种元素含量为0.47%,虽然沉积物来源复杂、成因不同,但沉积物化学主成分并不复杂,主要由前10种主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沉积物主元素铝、钙、硅分别富集于黏土、钙质沉积、硅质沉积中。通过建立沉积物生源组分与碳酸钙、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的量化关系,可把碳酸钙、生物二氧化硅作为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的两个替代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